如何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2015-10-14 ken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迅速增加,使交通运输业得到蓬勃发展。同时,因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差、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大、管理上存在死角盲区等原因,致使农村地区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比较肤浅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很多,笔者仅从人、车、路、管理等四个大方面进行粗略分析。
        (一)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技能偏低,交通违法行为普遍。在农村从事机动车驾驶的从业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从业者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连最基本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和机动车基本原理都不懂,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是很小的事,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也不会侵犯别人的利益,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主观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即使每年80%以上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仍不能让其引以为戒。这些从业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买车不挂牌、不办证、不保险,人货混装、非客运车辆载客、驾驶报废车、套牌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甚至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特别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加之驾驶技能普遍偏低,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化解险情,成为制造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杀手”。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农民交通法规教育不够,农民缺乏基本交通安全常识,缺乏对交通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二)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安全技术状况较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乡村居民逐渐富裕起来,“五小”车辆拥有率逐年上升,机动车种类繁杂,但安全技术状况差。这些车辆很少办理法定的牌证和异地转入手续,车辆没有保险,大多数农机部门管理的变型运输车车主为增加收入而不顾交通安全,客货混装、超载、私自改装车辆,虽然短期内获得一些经济效益,但是给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交通秩序带来巨大的危害。特别是取消养路费后,农用四轮车、手扶拖拉机大量拥上路面,给交通安全带来较大隐患。笔者在上路检查这些车辆时,外观油漆斑驳、脱落,车内座椅东倒西歪,座套、垫子破烂。仔细一查,灯光、制动、手刹、转向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而且大多是无牌无证车和报废车,成为道路上一颗颗“滚动的炸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并不富裕的农民为了尽快致富,买了一些“二手车”甚至报废车从事营运,人为地制造了安全隐患;二是逃避税费,不愿办理牌证,成为“黑车”;三是少数部门超越管理职权,违规办理牌证,多收费用,给农民群众增加了经济负担。
        (三)县乡公路等级低,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通行条件较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得到了飞速发展,基本上达到乡镇相连、村村互通。但是,绝大部分通乡通村道路狭窄,一般都3至4米宽,被戏称为“不三不四路”,村与村相连的道路急弯较多,有的急弯路呈直角急弯,乡镇道路两侧村庄违法建筑较多,道路交通标志不完善,很多道路一个交通标志都没有,成为地地道道的“裸体路”,无法正确警告和提示驾驶人安全行车。这些道路缺乏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抗灾能力差,养护维修不到位,许多路段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复,对通行影响较大,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四)警力严重不足,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真空”地带。从县级交警大队的实际来看,1987年道路交通体制改革以来,不论是道路、机动车、驾驶人都在成倍增加,但是我县的警力一直限于十几年前的水平,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有所减少,一些执勤中队只有1到2名正式民警,虽聘请一些协管人员,但不具备执法资格,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交警部门警力严重不足,对农村地区交通违法行为不能进行有效查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重城区、轻农村的问题,安全教育引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科学、规范的宣传方法和措施。受警力限制,民警虽然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但还是力不从心,只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农村地区巡逻,导致大部分县、乡、村道路处于断层、脱管状态,这也是农村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保持农村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环境是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将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交通管理形式的创新、范围的拓展,更是通过交通管理内容和管理质量的提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强大的保障和助推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社会化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单靠公安交警等几个职能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作为“政府工程”来抓,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逐级负责的社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组织乡镇政府和安全监管、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公路路政、农机监理等职能部门,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席会议,认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合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彻底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农村地区由于条件所限,农民兄弟文化程度总体较低,文盲法盲也相对较多。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实施战略大转移,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办公室的作用,调动村交通安全信息员的积极性,建立、完善公路沿线“交通安全示范村”,使广大农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深入各乡镇、村屯,在农民群众聚集、人群稠密的场所,通过摆放交通安全图片、播放宣传光盘、散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以身边的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尤其是以非客运车辆以及摩托车、农用车肇事的惨痛教训,使农民群众直观地认识到交通事故猛于虎的严重危害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特别是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而增强对自身交通行为的自律性。
        (三)增加管理力量,提高农村道路交通管控能力。根据道路交通量增长幅度和管理任务的实际情况,当前警力人数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工作要求。要按辖区人口配比增加交警警力编制,充实人员、装备、车辆,建立基本经费保障制度,并加大对科技强警的投入,保证通讯工具、防护器具保持良好状态,充分发挥高科技装备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让民警从机械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扩大管理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基层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选拔培养一批乡镇村治保主任和热衷于道路交通管理的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编外交警”,形成县、乡、村、组四级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协助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农村道路交通。
        (四)整改道路隐患,有效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在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中,加强对县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安装与维护,是一个很关键并急需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向政府建议,将乡村道路设计、建设和管理纳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对不符合工程技术标准或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进行及时排查整改,逐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警务通|司法警务通|戒毒警务通|司法移动警务|单兵系统|监狱手机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