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戒毒局2016年课题研究工作顺利结题

2017-09-15 ken

 近日,按照司法部戒毒局工作要求,黑龙江省戒毒局承担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基本结束,科研成果实现及时转化,实现顺利结题。

  一、前期准备扎实充分

  一是省局党委十分重视。2016年9月,司法部戒毒局正式印发了《关于发布2016年度戒毒工作理论研究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的通知》,这是黑龙江省戒毒机关正式履行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职能以来,承办的第一个部局科研课题。局党委对课题研究工作十分重视,省局主要领导专门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在全系统内择选精兵强将,认真开展调研工作,要求全省各强戒所密切配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全省戒毒工作重点结合起来。二是课题组成员精挑细选。省局组建了专门的课题组,局领导亲自挂帅为课题主持人,在全省戒毒系统精挑细选5名专业技术人员为课题组成员,其中包括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三是课题研究规划切实可行。根据部局要求,经过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制定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研究方案》和详细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进度计划》,将整个课题分为四个阶段,每名课题组成员都做了工作分工,确定了具体任务和目标要求。在省局党委和各强戒所关心支持下,课题研究工作人才储备到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为后续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调研详实准确

  一是编辑各种工作用表。课题组结合戒毒工作实际研究制定调查问卷、心理测试量表、结构化访谈提纲等。其中,调查问卷包括心理测试部分和人文综合部分,专业的心理量表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问卷编制,包含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压力源评定量表、工作倦怠问卷(MBI)、职业高原问卷等四个部分组成,结构化访谈提纲充分结合本所民警的工作生活实际,问题易于接受,涵盖面广。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由课题组主持人率领课题组成员先后多次深入到全省各强戒所进行调研,向戒毒民警发放调查问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基层戒毒民警,由课题组4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测试和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了解戒毒民警对戒毒工作的认识、意见及建议。问卷调查覆盖率达全省戒毒系统民警60%以上;心理测试率达全省戒毒系统民警的80%以上。三是课题研究参与人员众多。各强戒所民警从所领导到基层干警全部参与现场答调研问卷,民警在心理咨询、座谈讨论过程中积极响应、发言踊跃,畅所欲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成果仔细推敲

  课题组深入基层调研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180份,收回有效问卷739份,回收有效率62.62%,在不同职级、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戒毒民警中随机分层抽样160名,由课题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深度个人访谈,先后共召开座谈会10次。民警个人访谈和团体面谈共形成数万字的文字资料。课题组相继组织开展材料梳理、成果汇总和研究论证。一是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戒毒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压力源评定量表》对一线戒毒民警的压力构成进行EFA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职业倦怠、职业高原的测评构建中介模型,探寻影响戒毒民警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与机制。二是汇总深度个别访谈和团体座谈成果进行质性研究,探讨戒毒民警面临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以及应对策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Mplu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三是结合成果汇总进行课题组任务分配,各所报告由课题组分组完成;全省报告由课题组集体讨论,分组完成;《戒毒民警心理健康读本》各章节编辑任务由课题组成员分别完成。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做到了既有对前瞻性、理论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又有对现实性、针对性问题的对策建议,更为局党委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成果转化有的放矢

  为切实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实,课题组经过充分论证,反复研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一是针对全省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完成了全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印发到全省各强戒所。二是针对各基层强戒所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完成了各所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印发到全省各强戒所。三是针对全系统民警心理问题,课题组成员编写了一本《戒毒民警心理健康读本》,编写内容中切实增强读本的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帮助戒毒民警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简易自测自身心理健康症状,推荐调节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等,目前已全部印发到全体民警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