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市强戒所以治本安全观为引领构建“三联三治”戒毒工作社会化体系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治本安全观为引领,以教育戒治质量为中心,建立“三联三治”工作体系,加强部门对接、主动依托社会,汇聚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提高戒毒工作社会化水平。
一、“所院联合”重“治身”。着眼于提高戒毒医疗保障水平,实现戒毒人员预期康复。由市司法局牵头加强与市卫计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医疗保障的意见》,与市级五家医院建立所院联合“三定”机制,发挥地方医院资源优势,提高戒毒医疗水平。一是派驻医务人员定岗。建立“四四制”,即4 家地方医院选派4名医护人员,定岗定责。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各选派一名医生,市中医院、市妇保医院各选派一名护士,常驻市戒毒所医院参与诊疗和值班,建立配套保障措施,优化医务力量配置,落实诊疗工作要求。二是专科医生巡诊定时。实行“三诊法”,即由市第三人民医院选派一名精神科医生每半月定期到戒毒所开展“巡诊”,如遇精神类医疗的紧急情况随时“出诊”,疑难杂症及时“会诊”,累计定期巡诊22次,紧急出诊3次,会诊精神类疑难杂症5起。三是突发疾病送医定点。开通“绿色通道”,按照疾病防控、常规治疗所内开展,突发疾病外送医治、及时治疗的要求,在市九八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累计治疗突发疾病戒毒人员20人次。同时,加强卫生防疫合作,开展传染性疾病预防处置、食物中毒应急演练等,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所校联手”重“治心”。着眼于“心理戒毒”、“精神解毒”、“训练排毒”,创新实施“所校共建”工程。与市教育局搭建合作平台,分别与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校等签订合作协议,引进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心理生理疗法。一是实施课程化、系统化教学。聘请湖州师范学院4名专业课老师,对开设的法律常识、文化素养两门课程实施系统化教学。统筹安排资深律师“公益大使”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援助等活动。在所内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太极拳·健身气功武术辅导站”,市武术协会、爱山小学分别派出体育教练、武术教练进行教学指导、师资培训,实现习武健身与康复训练、生理调适同步提升的效果。二是实施个性化、差异化辅导。对戒毒人员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一助一”精神慰抚,由湖州师范学院、心助心理咨询公司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根据戒毒人员思想行为表现、年龄、家庭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因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4年来累计开展心理辅导560余场次,为126名戒毒人员消除心理失调、心理异变、人格障碍等问题。三是携手式、互动式感化。发挥市禁毒教育基地坐落在所内的有利条件,建立学校与戒毒所、师生与戒毒人员“双向互动”机制,开展法治阅读“所校”普及、禁毒教育“所校”对接、学习成果“所校”分享、拒毒防毒“所校”共创活动,共同营造健康向上、预防抵制毒品的良好氛围。今年“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牵头教育、公安、团市委等部门举办“远离毒品护航青春”主题教育活动。基地落成以来,全市每年有50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互动式教育,取得良好反响和社会效果。
三、“所地联动”重“治根”。着眼于吸毒人员解除后重回老路、容易复吸的社会难题,积极推进“所地联动”,构建社会包容、政府帮扶、部门联动、家庭接纳、各方参与的戒毒公益长效机制。一是帮教前置。以“221”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帮教和亲情帮教作用,把帮教关口前置,为戒毒人员送政策、送关怀、送温暖,参与“文艺汇演”、“读书演讲”、“亲情会餐”等系列活动,体现人文关怀、亲情关爱,培养戒毒人员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矫治效果。如长兴县“融冰工作室”禁毒志愿者服务团队结对戒毒人员,以戒毒成功典型人物的现身诉说和亲身帮教,坚定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和决心。二是帮扶前移。协调人力社保、民政、教育等部门定期入所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就业形势报告会”、“困难救助场所行”等活动,鼓励戒毒人员获得职业技术等级证书。近年来协调有关部门落实70名戒毒人员困难家庭救助资金 21万元,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1起。同时着眼于人文关怀、感化他人,为戒毒人员周某在所内完婚,被国内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三是回归指导延伸。主动将工作领域向社会延伸,协调当地禁毒机构对回归社会戒毒人员的回访、监测、调查工作,回访率达90%。同时,利用戒毒工作专业优势,积极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的职能,协助对社会戒毒管理人员、戒毒志愿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社区戒毒措施,确保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受到有效监督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