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协同汇聚教育改造合力 ——江苏省宜兴监狱践行治本安全观促进服刑人员顺利回归
编者按:今年以来,江苏省宜兴监狱积极践行治本安全观,强化社会协同,探索“弘扬和谐法治文化、深化感恩励志教育、聚力监社延伸共建”的路径载体,做好对服刑人员的文化技能传授、法制教育、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和特困帮扶等工作,促进服刑人员踏实改造、顺利回归,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红飘带”连通高墙内外 “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追忆新中国光辉历程,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10月17日上午,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宜兴监狱邀请“红飘带”思想教育志愿团队成员、宜兴中等专业学校路柏林老师来监为服刑人员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 听完路老师的讲座,七监区服刑人员顾某某深有感触:“我和同改们都深受教育,我们也要用踏实的改造和辛勤的汗水洗刷心灵的污垢,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 据宜兴监狱副监狱长潘永殿介绍,今年4月,监狱积极协调共青团宜兴市委在宜兴监狱设立“红飘带”志愿者帮教工作站,不断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对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文化传授、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心理帮扶等。 宜兴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陈达介绍说,今年6-10月份,在省局统一部署开展的“文化·育人·正心”监区文化活动中,宜兴监狱先后多次邀请“红飘带”文化教育志愿团队成员、地方文艺专家来监,指导服刑人员创作编排文艺作品60余件,举办帮教文艺演出2场次,活跃了监区文化氛围。 “许多服刑人员入监前对法律常识一知半解,法律意识淡薄,加强法制教育很重要。”六监区监区长赖贤云介绍说,监狱经常邀请“红飘带”法制教育志愿团队成员开展法律咨询进监区活动。 “开展法制教育,我们事先要做很多功课。”陈达介绍说,为了提高法律咨询服务实效性,各监区先在全体服刑人员中排摸上报需要法律咨询的问题,教育改造科将监区上报的法律咨询问题分为刑法类、民法类、婚姻家庭类和减刑假释类等4个类别汇总,再将汇总的咨询问题提交擅长解答该领域法律问题的律师,最后等律师精心准备后,安排服刑人员与律师一对一法律咨询。“这样做有助于缩短咨询时律师了解案情的时间,从咨询后反馈情况看,服刑人员对律师的讲解普遍比较满意。”陈达坦陈。 “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相关法律问题,既有助于稳定他们的思想,又是对服刑人员的一次针对性普法教育。”宜兴监狱刑罚执行科科长高勤认为。 潘永殿表示,下一步,宜兴监狱将整合现有帮教资源,把“红飘带”志愿者帮教工作站与“一监区一律师”、“晨星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书市”等平台有效结合,持之以恒开展下去,更好地服务教育改造工作。 “回归加油站”对接新生之路 “各位服刑人员,今天把你们召集起来开个会,主要是向你们介绍南通市各区、县(市)2017年四季度人才招聘信息和目前就业形势。”11月22日,接到教育改造科发来的南通市各区、县(市)的“招聘信息表”后,二监区副教导员祝柯琪利用教育日组织监区46名南通籍服刑人员了解家乡就业形势。 “我仔细对照了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我觉得有2、3个岗位挺适合我,工资待遇也不错,我先报个名,下个月刑满后就去面试。”服刑人员沈某某看完招聘信息后表示:“感谢监狱和家乡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沈某某虽然今年才24岁,却是第二次服刑了,两次都是犯盗窃罪。“我还年轻,出去后一定要找个工作好好干,再也不能游手好闲瞎混了。”沈某某诚恳地说。 “践行治本安全观、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需要监狱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对接联动,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顺利回归社会。”宜兴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蒋国贤认为。 据蒋国贤介绍,今年5月,宜兴监狱联合南通市司法局在监内设立了“回归加油站”,促进监狱安置帮教工作站与地方“回归加油站”工作对接。监狱安置帮教工作站提前摸排汇总即将刑释人员的家庭情况,以及回归后在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帮扶需求,出具出监评估报告寄送地方安置帮教部门,共同协商做好刑释接茬帮扶工作;南通市司法局“回归加油站”为刑释人员提供心理辅导、生活困难帮扶、家庭矛盾调解、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资讯供给等,促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 “我们创立‘回归加油站’,就是要和监狱一起做好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努力降低重新犯罪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强坦言。 王强介绍说,“回归加油站”成立后,宜兴监狱不仅联合南通市司法局坚持每季度在监内发布招聘及就业形势等信息,组织签订就业意向书,及时对接刑释信息,还联合开展了走访帮扶活动。 “我们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潘永殿表示:“今后,监狱将依托‘回归加油站’这一平台,加强与南通市、县(区)两级安置帮教部门合作,共同做好南通籍服刑人员精神上扶心、生活上扶困、就业上扶技、发展上扶业、智力上扶学,促进其思想和行为转化的‘五扶一促’工作。待试点较为成熟后,我们争取向其他地区延伸。” 亲情感召激发改造动力 “小虎(化名),听警官话,别犯错,孙女我会带好的……” “爸爸,我可乖了,你也加油,早点回来……” 9月1日,十四监区服刑人员李某看着监狱走访民警从家乡带回来的录像,忍不住泪水满眶。 据副监区长万源春介绍,李某和其父亲均为残疾人,李某入监后,其妻子离家出走,7岁的女儿由其母亲抚养,李某的母亲平时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入监后,李某一直担心父母与女儿的生活,时常流露愧疚之心,思想波动大、改造不稳定。 8月29日开学前夕,潘永殿、陈达、万源春一行3人在南通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支队负责人陪同下,前往李某家乡司法所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进行座谈交流,协调对李某的家庭困难进行帮扶。 “你们和我家非亲非故,还这样帮我们,我一定配合你们。”录制走访视频时,李某的母亲显得有些激动,一再叮嘱儿子要好好改造、好好做人。 据介绍,宜兴监狱还利用节假日、监区会见日等时间节点,举办监狱(监区)开放日等活动,邀请服刑人员亲属进监实地了解监狱的执法和教育改造工作,用亲情的力量去感化、教育服刑人员。 “今天是感恩节,我们在此举办‘爱在金秋 情暖高墙’监区开放日活动,目的是希望各位家属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规劝你们的亲人积极改造,早获新生;同时也欢迎各位家属对监狱工作多提宝贵建议。”11月23日,十七监区监区长王晓步简要作了开场白后,帮教活动正式开始。 “看到儿子写给我的贺卡,我眼泪一下子出来了。我很高兴,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这是监狱警官教育的结果。”活动现场,服刑人员王某的母亲陈女士激动地说:“今后我一定配合监狱督促他好好改造,不能再犯错了。” “我们犯罪害人害己,受到惩罚是咎由自取。”服刑人员代表黄某某的发言,也道出了许多服刑人员的忏悔:“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是感恩,感恩监狱、监区领导和警官的关心帮助,感恩家人的谅解和不离不弃,我一定牢记你们的嘱托和期盼,化关爱之情为改造动力,进一步端正改造态度,踏实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据陈达介绍,近3年来,宜兴监狱已组织“监区开放日”活动80多场次,有3500多人次的服刑人员家属进监对服刑人员进行了规劝帮教。 “亲情是割舍不断的一种情感、一份牵挂、一声呼唤,更是一种温暖。”潘永殿认为,监狱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就是要让服刑人员感受家人的关怀、牢记家人的嘱咐,增添改造的信心。 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回归就业 “刑满后,我准备回老家县城开个饭店,自谋职业。”10月16日,宜兴监狱十五监区服刑人员章某参加完中式烹饪职业技能考核后,认真地谋划着自己的未来。 “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对促进他们改造有好处。”十七监区(入监监区)副教导员杨进介绍说:“在对新入监服刑人员谈话教育时,我发现许多人也有学习职业技能的愿望。” 据潘永殿介绍,近年来,宜兴监狱依托晨星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这个平台,积极与宜兴市人社局、宜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宜兴市张渚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单位协作,邀请地方专业老师来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刑满释放后就业能力。 从2016年4月份起,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何伟老师先后在宜兴监狱举办的烹饪、中式面点、西式面点、卤菜制作技能培训班中担任授课老师。“许多人都听得很认真,实践操作也很用心。”何伟体会颇深。 6月29日,宜兴监狱举办出监教育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宜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科长邵婷从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三方面作了重点阐述。讲座中,邵婷还指导服刑人员如何正确签订就业合同,遇到纠纷如何依法解决,鼓励服刑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克服自卑心理,以平常心去实现再就业。 “践行治本安全观、加强和创新教育改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蒋国贤介绍说,近年来,宜兴监狱还积极联系地方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监内就业推介会等。“这些探索也只是开了个头,怎样把工作做细做实、怎样才能更好地取得实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蒋国贤坦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