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管区的“白莲花”
在以集中收治男性HIV戒毒人员的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专管区,穿梭忙碌着一群女性,她们就是广东省南丰所医院的女医护人员。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就像一朵朵洁白的莲花,有着天使般的心,被HIV戒毒人员亲切的称为“白莲花”。在她们当中,涌现出了以“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护士长杨奕青为代表的先进人物,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不平凡事迹。
撑起专管区的半边天
2009年10月,广东省南丰所特类人员专管区正式成立,收治广东全省(除广州市以外)的男性HIV戒毒人员。医院就座落在专管区的旁边。
八年来,她们每天总是早早地进入这个让许多男性都神经紧张,不敢踏入的院区。不仅要克服对HIV的心理恐惧,还要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工作,在外人的眼里,就是每天都与危险、恐惧为伴。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组数字足以说明医院女医护人员挑起了专管区的半边天。医院普通戒毒人员和HIV戒毒人员月平均门诊量约4000-5000人次,年平均门诊量在6万人次以上,年平均入所体检、常规体检等采血达到5000余人次,累计参加抗病毒治疗(含服用中药抗病毒治疗)人数1000余人。而医院的女医生、护士只有20余人,她们担负着繁重的看病治疗、抽血检验、临床护理等工作,遇有危重病号、紧急情况,她们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外医外诊处置及时畅通,八年来实现了职业暴露零感染,医护零差错。她们的工作风貌和奉献精神,敬业态度和职业水准,在男民警面前也毫不逊色。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情和细腻,爱心、耐心和敬业心,赢得了专管区全体男民警和HIV戒毒人员的尊重。
2017年12月1日,是专管区女医护人员和HIV戒毒人员一起度过的第九个世界艾滋病日。专管区的白莲花为红丝带行动增添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突如其来的紧急病情
2009年专管区成立之初,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HIV戒毒人员全部集中到了一个院区。待到隆冬时分,天气异常寒冷。一股寒流袭来,专管区两个大队同时出现了多名戒毒人员发烧,而且还在继续扩散,每天都会出现新增发烧病例。专管民警由此得知,HIV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差,发病情况急,并发病症重。紧急情况下,采取了把所有发烧戒毒人员集中在一幢楼内隔离、抽调民警直接管理、实行一日三报告制度。那段时间,医院医生、护士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输液瓶摆满一地。白天累一天,夜晚刚躺下,打报告看病、发烧急诊的戒毒人员又接二连三地送到了医院。门诊部医生值班一天,门诊量达二百多人,夜晚看了几个戒毒人员后,累得直接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护士深夜因为打针输液的发烧戒毒人员不断,裹着大衣凑到空调前取暖,眯上一小会儿,等待吊瓶点滴打完后拔针,工作持续到天亮。经过医生、护士和专管区民警持续的共同努力,院区人员大面积发烧终于控制住了。
白天上班民警多,遇有突发情况,警力足、处置快,大家都不担心。可深夜值班民警、医护人员少,遇有突发病情,女医生和男民警一样冲在最前面。一日凌晨3点,在医院留医观察的戒毒人员姚某突然晕倒。医院值班女医生发现后,迅速采取了输液、输氧、测量血压等紧急措施,并立即上报值班所领导。总所当即启动突发疾病抢救应急预案,快速准备好了担架、救护车,分所、大队组织三名值夜班民警与医生一起组成应急小组,将姚某抬上担架,送上救护车,实施救治押送。在快速送往医院的途中,女医生顾不得危险,和押解民警一道坐在姚某身边守护。一路上姚某猛咳不止,出现吐血,病情严重,情况危急,应急小组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到达区人民医院后,早已在医院门口等待的医院领导和民警,迅速配合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将姚某抬进医院,因病情严重随即转入ICU重症监护室,姚某在救治过程中,又大口大口地吐起血来。直接管理HIV戒毒人员,是最怕见到血的,但她没有害怕,没有退缩,寸步不离,一直等到姚某病情稳定后才离开。因为发现救护及时,采取措施得当,有效防止了一起戒毒人员所内死亡事件的发生。
深受信赖的一抹白
在专管院区内,民警的主色调永远是蓝色,医护人员的主色调则永远是白色。李医生是医院派到大队的驻队女医师。八年多来,无论是烈日暴晒,还是台风狂雨,她都会风雨无阻地夹带着病历本,穿着白大褂,在上午九点、下午二点半,准时到车间、大队管教办公室流动巡诊。专管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戒毒人员生病后会挑选医生,多数戒毒人员都会挑对戒毒人员说话温和、听诊仔细、检查详细、不怕麻烦的医生,不是他们心中的医生当班,他们就不看病;自从李医生担任大队驻队医生后,戒毒人员再也不挑医生了。李医生态度好,医术也精湛,许多疑难杂症手到病除,深受戒毒人员的信赖。有的戒毒人员偷奸耍滑,看完病不按医嘱服降压药,将抗病毒药含到嘴里又趁人看不见吐掉,有的戒毒人员私藏药品,这些行为都能被细心的李医生发觉。经李医生手看病的戒毒人员,无一例误诊,重一点的病号处理从不过夜。
医院还有一对罗氏亲姐妹医生,她们双双在医院工作,天天都与HIV戒毒人员打交道。姐姐是内科主治医师,妹妹是全科主治医师,并负责B超检查。在医院工作六年多来,两姐妹形影不离,一同上班,一道工作,一起讨论病例,一起会诊疑难。戒毒人员见到她们,总是面带微笑,在这种环境上班,并不会愁眉苦脸,心情调节得开开心心。她们的乐观情绪,也感染和影响了许多悲观、觉得没有希望的戒毒人员。许多戒毒人员从走进专管区的表情冷漠、呆滞,表现出厌世、痛苦的人生态度,经过医护人员和专管民警的辛勤努力,转变为走出去希望重归社会、被家庭接受、重新担当起自己责任的积极心态,露出了从容、自信、感恩的新生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