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板桥强戒所扎实推进医疗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天津市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坚持戒毒人员违法者的法律定位、受害者的社会定位的同时,始终牢牢把握戒毒人员是病患者的医学定位,积极在加强疾病诊疗能力建设上探索新路,努力构建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医疗保障体系,为落实治本安全观,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聚合诊疗资源,夯实保障基础。始终将疾病诊疗作为戒毒人员身心康复的首要内容,针对戒毒人员人数不断增加、患病率居高不下、诊疗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以所内一级综合医院为依托,将戒毒管理区医务室升级为600㎡医疗康复中心,参照社会医院标准设置挂号处、门诊室、治疗室和HIV初筛实验室,投入100余万元购置DR型X光检测仪、彩超、生化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常备药品近300种。引进HIS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录入、病历书写、打印处方等的网络化管理,医院10名医务人员和药剂师、化验人员全部直接从事戒毒人员疾病诊疗工作,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疾病诊疗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属地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戒毒人员就诊“绿色通道”,并根据所内需要提供技术、设备支持,戒毒人员外出就诊率逐年下降。
二、突出诊疗制度建设,规范医疗流程。建立医务人员坐诊、每日两次车间巡诊、重大疾病会诊制度,每周对戒毒人员整体健康水平和重点人员病情病症进行集中分析研判,对重症戒毒人员实行跟踪管理,确保疾病发现早、诊断准、治疗好。修订完善药品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20余项规范性文件,绘制《戒毒人员就诊流程图》,严把药品关口,落实“五拒绝”要求,即戒毒人员未亲自就诊的拒绝开药、戒毒人员姓名与处方姓名不符的拒绝开药、超处方计量的拒绝开药、每张处方开具口服药品超过3种的拒绝开药、所开药品非本次就诊疾病治疗范围的拒绝开药。所开处方须经医务人员、大队警察和戒毒人员三方签字确认,确保了医疗效果和诊疗安全。落实免费医疗政策,医疗康复中心年门诊量达到1800人次以上,年均支付医药费100余万元,确保了戒毒人员疾病得到充分有效治疗。
三、狠抓诊疗关键环节,服务场所安全。一是突出入所体检的全面性,入所两天内完成胸片、腹平片、心电图、尿液、血液以及外伤等基础检查,详细掌握病史病因,逐人建立健康档案。二是突出尿检的普遍性,每月开展一次全员尿检,班组长、重点人员不定期抽检,协助管理部门对探视回所戒毒人员进行操守调查,确保实现无毒品流入目标。三是突出转诊治疗的及时性。对突发重症或经会诊确认必须转诊的戒毒人员,及时下达《转诊通知单》,所医务人员全过程陪护,并做好与社会医院的病情病症沟通、治疗方案商洽等工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科学性。四是突出关键节点的主动性。节假日前对重点病号进行复查,解答健康知识,对季节性疾病、流行性疾病进行提前预防,艾滋病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强化戒毒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五是突出医疗工作的延伸性。为各戒毒大队劳动车间和转诊车辆配置急救药箱,开设心肺复苏等培训班,定期检查大队服药记录,更新过期药品,确保服药安全。
四、探索精准诊疗,促进身心康复。以落实天津市戒毒管理局改革任务为契机,大力推行嵌入式医疗,形成“以医疗工作为龙头,生活卫生、日常管理、康复训练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模式,即根据戒毒人员的年龄、吸烟史、吸毒时间、吸毒种类、家族史、心脏病史、过敏史、哮喘史、脑卒中史等14个因素对戒毒人员进行综合评估,每种因素设置不同等级并核定分值,根据总分将戒毒人员划分为基本健康、轻微疾病和严重疾病三个等级,医疗康复中心结合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实行不同等级、不同形式的医疗照护,实现医疗工作与管理、生卫、教育的互补、互助、互制。2018年以来,累计向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生卫部门分别提出“降低高血压患病人员的食盐摄入,禁止患心脏疾病人员从事声音分贝值较高生产项目,减少未完全康复人员的劳动时间”等医疗建议28条,有效提高戒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推动戒毒工作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救治、系统化矫正、科学化康复提供了准确依据。
五、加强诊疗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将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作为医疗保障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司法部戒毒局戒毒康复培训,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社会医院研修,确保每名医务人员每年外出进修不少于3个月。建立首席医疗专家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对戒毒人员多发易发疾病进行系统总结,探寻有效治疗方法,2017年戒毒康复中心高血压危象治疗和新入所人员癔症治疗2篇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为全国戒毒场所提供了治疗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