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六大工程”夯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根基

2019-02-22 ken

近年来,黑龙江省公安厅以“六大工程”建设作为实践载体,在实干中引领全省公安机关深刻理解初心使命和公安机关价值取向,在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不懈追求,在秉承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改革强警战略作为创新发展源泉,不断夯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打造具有典型性、可复制性的改革创新样本,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向更现代、更科学、更具有活力和战斗力方向的深刻转变。

据了解,黑龙江省刑事案件总量、八类案件发案逐年下降,2017年,黑龙江公安史上首次实现现行命案全部侦破。2018年,黑龙江省刑事发案下降16.3%,其中命案下降24.3%,“两抢一盗”案件下降39.1%,现行命案破案率99.48%,破获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案件1.1万起,同比上升41%,破获食药环犯罪案件同比上升107%,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319起,追赃挽损20多亿元。同时,各项便民利企措施不断优化,一大批“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把握时代特征和公安实际,“六大工程”全面激发警营活力

201610月,黑龙江省公安厅党委准确把握公安工作时代特征和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大力推进数据警务、基层基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执法规范化、预警信息体系、队伍素质能力等“六大工程”建设,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171月正式启动实施。

两年来,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党委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上下一心,全警发力,全面推进落实,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六大工程”入选全国公安发展“十三五”首批样板工程,黑龙江省公安厅在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介绍数据警务建设经验。

“‘六大工程’作为黑龙江公安史上承前启后的重大实践,既是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工程,更是谋发展、管长远的系统工程,对于推动我省公安事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毕宝文说。

紧密结合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创新理念方法强化真抓实干,弘扬“工匠精神”上下一心,“六大工程”全面激发了黑龙江公安工作活力。早在“六大工程”启动之初,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毕宝文将其形容为“滚石上山”,足可以看出决心之强。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全省公安民警上下齐心协力,许多基层单位敢为人先,把顶层设计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融合起来,对一些重点难点项目在政策、资金、人才、物力等方面多想办法,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强力推进。当前,公安机关的“六大工程”建设已经融入黑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振兴发展大局。

按照“六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2019年是收官之年,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毕宝文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提高站位,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一抓到底,全面完成“六大工程”建设任务,确保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这是黑龙江公安过去两年来的工作写照。“六大工程”齐发力,边建边用,在构建龙江“大平安”格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六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有力推动全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公安机关履行职责使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以数据警务、基层基础工程建设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预警信息体系工程建设为依托,黑龙江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组织体系,破获部督专案,开展宣传揭批,受到公安部通令嘉奖;坚持防控风险、化解矛盾,黑龙江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省厅成立线索核查中心,组建专业突击队,侦办一批黑恶团伙犯罪案件,抓获一大批嫌疑人,冻结、扣押了涉案资产;坚持强化治理、彻查隐患,有效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黑龙江公安机关大力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等级响应机制,持续排查整治道路交通、涉危涉爆涉毒、公安监管场所等安全隐患,一次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7.3%和42.9%,看守所事故率创历史新低。

——坚持改革引领、强基固本,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执法规范化和队伍素质能力工程建设为依托,黑龙江公安机关112项公安改革任务完成88项,顺利完成公安现役部队转隶、垦区公安机关移交、事业单位改革和两个职务序列改革,5.3万名民警完成职务套改、其中2.4万人实现职务晋升,18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办事2700万件、群众满意率99.7%,“放管服”改革、“四零”承诺服务创建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不断提升队伍管理水平。黑龙江公安机关开展领导干部政治培训、执法质量巡察,推进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法治建设年”活动,做好中央、省委巡视“后半篇文章”,队伍执法质量和公信力明显提升、整体素质和作风形象明显改观。深入落实爱警惠警措施,城乡基层派出所民警休息用房建设全部达标。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省公安厅在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先进经验。

基层基础工作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举完善城乡防控

大力进行基层基础工程建设,令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黑龙江公安机关着力充实基层警力,创新警务模式,优化警力配置,派出所四项主要职责得到强化、正规化建设长足进步;基础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刑事技术等手段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同时,保障力度明显加大,所容队貌明显改观,公安工作发展根基全面夯实。

另一方面,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程建设,令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社会面防控水平显著增强,边境地区、铁路公路及沿线防范措施不断完善,环省、环城等封控网络初步形成,全省视频卡口资源共享和深度应用初步实现,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信息主导、资源共享、全警参与、整体防控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

“六大工程”建设期间,黑龙江省公安厅始终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全省普遍存在的防范力量缺乏有效整合、视频监控设施陈旧老化、公路防控科技含量较低等弱项、短板,统筹推进18项重点任务,全力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目前,黑龙江省城市社会面防控水平显著增强,边境地区、铁路公路及沿线防范措施不断完善,环省、环城等封控网络初步形成,全省视频卡口资源共享和深度应用初步实现,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信息主导、资源共享、全警参与、整体防控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这也是全省刑事发案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县区应急处突力量薄弱,成为影响基层实战快速反应和维护社会治安战斗力的短板。“六大工程”启动后,全省县区公安机关组建128支共计1200余人的特战队,在省厅特警训练基地开展封闭集训,进行单兵及警组战术训练,实施战队激光对抗演练,组织模拟突击作战实地摆练,对实战技能进行比武考核,使其快速形成战斗力,承担起县区反恐维稳、应急处突职责任务,受到公安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组建191支共计7110人的综合力量,配齐配强装备,县区公安局每季度开展集中训练;各市地公安局组织80余场次16000余人次比武拉练、反恐演练,涉及党政机关和人员密集场所,涵盖爆炸、劫持、枪击、砍杀、冲撞等多个科目,有效提升了基层应急处突队伍的战斗力。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交通安全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黑龙江省公安厅以科技为引领,织密交通安全防控网,截至目前,共建成高速公路视频卡口422处、视频采集点462处、LED诱导屏285处、气象监测44处、事件监测点位258处,有效提升了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此外,在普通国省道交通管控智能化建设中,建成全省公安视频卡口联控网,共建卡口2448处,设置区间测速287对,开展卡口视频图片深度分析研判,为交通治理、打击犯罪提供有力支撑。

黑龙江公安机关还新建了视频监控动态感知系统,既有省厅顶层设计、又有各地自主创新,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形成多功能立体化的“龙江天眼”。据了解,全省新增社会公共区域视频探头65164个,重点区域覆盖率达95%;新增农村视频探头15255个,覆盖率达81%,有效缓解了老旧单散小区和农村地区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偏低问题。

强化数据警务工程建设科技支撑精确预警和精准防控

黑龙江公安机关开展的数据警务工程建设,在网络联通、数据汇聚、资源整合、平台建设、信息采集和视频应用等方面坚持一张蓝图、一体建设和开放应用、创新应用,基本实现警务工作“一张网”、信息数据“一片云”、实战应用“一键通”,构建了大数据与警务工作交汇融合的新型警务模式,有力支撑了信息汇聚、信息研判、精准防范打击和规模管理控制。

此外,黑龙江公安机关还坚持网上与网下、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预警信息体系工程建设中,实现了精确预警、精准防控。目前,龙江公安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分析预警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联动平台成功搭建。横向协调互补、纵向扁平对接、闭环联动运行的预警信息格局基本建立,资源碎片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显著提升,在重大活动安保维稳、打击违法犯罪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警务工程建设是龙江公安一场新的革命,实现了指挥调度扁平化、警务实战合成化、勤务部署科学化,打破了区域部门警种之间的壁垒,增强了信息研判与实战指挥之间的对接,其中的互联网政务更拉近了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数据警务工程建设成果已经成为龙江公安新发展的“加速器”,为黑龙江省公安信息化工作实现质变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鼓励首创精神和基层创新数据警务工程建设千帆并进

黑龙江省公安厅垦区公安局红兴隆分局的“警务巡查APP”便是在“互联网+警务”变革中自主创新设计研发的。该软件将传统的基层基础工作和日常报送工作与互联网思维有效结合,通过将互联网二维码理念、万能表单技术与移动警务应用有机融合,在软件后台简单配置即可在警务终端APP生成各类信息核录表单和入口二维码,民警使用警务通扫描二维码即可打开对应表单进行信息核录操作。软件后台与常住人口、在逃人员、涉毒人员等数据自动关联,实现录入即核查、核查即录入,适用于场所巡查、巡逻盘查、“一标三实”信息核录、工作任务报送等多个业务场景,解决了社区警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流程化、可视化等问题,极大提升了民警的工作效率。

为真正做到服务不缺位,黑龙江省公安厅依靠数据资源,建设了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由省厅成立技术攻坚组自主研发,2017年初上线运行,主要包括五大专题模块和三大便民服务功能,建成了治安、出入境等12个警种事项中心,实现网上服务事项350个。据了解,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业务全流程线上流转,电子居住证申请、办理等功能,率先完成了与公安部互联网+平台的接口对接,被评为2017年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是全国省级公安机关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截至目前,平台共注册用户685万,访问量5200万次,办事2400万件。

面对挑战扛起重任,面对矛盾打好硬仗,闯关夺隘、善作善成,忠实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黑龙江公安机关在数据警务工程建设实践中始终敢于正视短板和难点,如在一段时期工作里虽然汇聚了各种数据资源,但在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力量统筹、资源共享、程序对接、工作联动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有些业务系统之间耦合度低,融合应用较差,一些地方社会信息资源整合不够,种类不全,质量不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公安厅建设了云中心资源服务平台,在保证现有业务系统工作流程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一次采集,全网共享”,最大限度推动采集工作简洁高效、一采多用,基本实现实战应用“一键通”。省厅构建开放应用技术体系,梳理929类数据资源目录,研发229类数据服务接口,开放5大类13项的云平台服务,为各级公安机关和民警提供开放式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云计算服务。日前,全省食药环侦综合应用平台利用云中心提供的开放服务,研制出6个工具软件,尝试开展大数据+食药环侦实战应用,短期内即协助核查研判线索434条,扩线串案20余起。

为夯实数据警务发展的人才基础,黑龙江省公安厅组织举办数据警务大讲堂和红旗计划培训班。在公安局长培训班上,以实战演练模式,主动引导各级指挥员认知大数据思维,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成立联队,促进警种手段融合,实施合成作战,培养业务精专的专业人才使用大数据服务实战。省厅“尖兵计划”则以大庆、鹤岗、七台河、伊春为试点开展人才选拔,哈尔滨举办了全警大数据比武竞赛活动,组建大数据战略人才库,分类分级,将竞赛优秀人才全部入库管理。此外,齐齐哈尔、牡丹江、双鸭山围绕数据警务建设工程举办形式多样的比武竞赛,既检验队伍应用水平,又培养了数据警务应用尖端人才。

规范执法提振民警士气,实战化培训提升素质能力

硬件建设是前提、是保障,软件建设是灵魂、是关键,而提高执法水平和民警实战本领则是强化基层治理的又一着力点。为此,黑龙江省公安厅在执法规范化工程建设中多措并举,明确标准,细化操作,促进执法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执法管理机制更加健全,重点强化信息化支撑执法办案,以及引导一线民警等执法主体采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令执法标准化、流程化、要素化、精细化、实战化水平不断提升。

执法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安执法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针对这一瓶颈性难题,黑龙江省公安厅紧紧围绕“主体、标准、管理、信息化、公信力”五位一体建设模式,制定了故意伤害、贩卖运输毒品等6个证据指引,服务刑事打击工作,制定11个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压缩裁量空间;出台身份证查验和检测酒精含量等9个规范现场执法系列规定,推动现场执法实战化。同时,各地市公安机关也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414个执法制度,为一线执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黑龙江省基层民警的普遍感受是,以往执法时,由于没有细化标准或不够规范,有时会出现由于行为、语言不当造成群众不满的情况。现在从动作、语言、步骤、程序上都有了标准,民警心里有底气了,不但规范了执法,也保护了民警。

为严格监督管理,把住受案立案关口,提高刑事案件统一出口效能,确保“两项改革”高效顺畅运转,黑龙江省公安厅深入开展网上巡查,着力提高巡查质量和效果,启动行政复议决定书试点公开工作,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涉案财物保管场所建设,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管理。据了解,黑龙江省市、县级公安机关及派出所目前已经全部设立案件受理场所,195个市、县级公安机关全部成立案管中心,实现了案件入口、出口的全流程管控;2018年与2016年相比,刑事案件受案数提高82.18%,出具不予立案文书数提高140%,移送起诉数提高32%;嫌疑人取保候审后移送起诉率提高8.82%,因受立案问题引发的信访数量下降13.4%。

在规范执法的同时,黑龙江公安机关着力推进队伍素质能力工程建设,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全面推进落实,坚定不移抓学习教育、抓培养训练、抓问题查处、抓追责问责,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法律素质,严格纪律,转变作风,全面提升队伍履职尽责、攻坚克难能力。从218名县区公安局长全员轮训,到全省公安局局长实战化教学课堂,从“两长”全员“政治轮训”,到执法勤务民警实战技能培训,黑龙江省公安厅通过大规模、全警种、多角度的实战化培训,让领导干部带头先行,引领全警看齐共进,助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

“教官是民警培训的‘第一资源’和施训根基,而教官队伍素质能力的提升必然推动教材、教法的创新。两年来,省厅深入推进教官、教材、教法‘三教建设’,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共培养省级警务实战教官614名,增聘警种专业教官187名,按照‘一所队一骨干’要求,培养所队教官3703名,实现了教官队伍的扩容提质。”黑龙江省公安厅人事训练处民警说。

黑龙江省公安厅还主动适应“微”时代特点,实行“警种牵头、全警参与、以赛促建”,先后研发“微课”548部,并坚持持续建设,累计在网络学院发布各类视频课程670余部,搭建了“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民警在线学习平台。

此外,黑龙江省公安厅不断拓展培训途径,围绕主题主线,举办“龙江公安大讲堂”19期;开展执法办案民警“进法庭”活动,累计组织旁听庭审580余场次,培训10875人次;在市县两级推行“轮训轮值、战训合一”,将集训队建成维稳处突预备队;弘扬公安优良传统,开展入警训练“师徒带教”,缓解“工学矛盾”实现教学相长……一项项“补养”“解渴”的培训持续推进龙江公安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也为其他五大工程顺利实施及“龙江枫桥”的探索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黑龙江省公安机关的“六大工程”2017年、2018140项建设项目已完成101项,还有39项正在推进。全省公安机关正齐心协力紧紧盯住没有完成项目和后续建设任务加快步伐。黑龙江省公安厅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和今年任务,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施项目引领、清单管理。

“‘六大工程’是不折不扣的‘一把手’工程,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项目,必须亲力亲为,解决实际问题;分管负责同志更要靠前指挥,一线督战,按照时间表、线路图、责任书持续用力、接续推进。”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毕宝文在21日召开的全省公安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三年为期,第三年最为关键。全省公安机关必须做好打攻坚仗、啃硬骨头的思想和行动准备,按时限、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

“做敢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危机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黑龙江公安机关的“六大工程”建设,令人感觉到一种虎虎生风的气势,必将推动新时代黑龙江省公安工作创新发展,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