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地联建铺就戒毒人员回归路 贵州第一强戒所实现所内戒治与后续照管无缝衔接

2019-05-30 ken

“我叫李强,已保持操守7个月。”5月22日,在贵州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一所)举办的开放日活动现场,帮扶对象李强向《法制日报》记者讲述了在省一所延伸帮扶下成功戒毒的故事。

保持操守率达79.6%、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执行率达76.2%……第三方评估组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公开透明的原则,在46天时间里走遍贵州82个市县区,见证了省一所打破“围墙”后的戒毒实践产生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省一所将触角向社会延伸,深化后续照管工作,构建起以教育矫正、心理矫治等多项工作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衔接帮扶为延伸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实现从帮教、矫正、康复到协助就业“一条龙”服务,为巩固操守率、降低复吸率提供了有效保障。

墙内 柔性治毒启新生

两鬓斑白的母亲握住儿子的双手,语重心长地叮嘱;身怀六甲的妻子深情地望着丈夫,哭诉着满腔思念;不谙世事的孩子拉着父亲的衣角,哭喊着要一起回家……这是记者在省一所开放日活动中的见闻。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过上阳光生活。你们要做的是,不要悲观失望,更不能放弃,要明白只有用更多关爱帮助他们彻底戒除毒瘾才是正途。”省一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刘遗瑞鼓励家属:戒毒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特点,要学习相关戒毒知识,必要时要求助心理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士。

省一所通过安排家属与戒毒人员会面或联系,将亲情的力量“引进来”,着力帮助戒毒人员坚定信心,加快戒治步伐。

帮助戒毒人员找回亲情温暖只是其中一方面,该所还通过详细了解每名新入所人员的吸毒史、生活背景等情况,结合心理测试结果,分别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在所期间,民警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戒毒人员掌握化解冲突的技巧和方法,以达到管控情绪、顺畅人际关系的目的,并以心理测试的方式为戒毒人员提出心理康复建议。同时,省一所以100名工作骨干1对1为戒毒人员实施专业化精准戒治“百人工程”为载体,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开展危机干预,确保场所安全稳定。

而在出所前的两个月,心理矫治中心还会对戒毒人员进行抗复吸训练。民警将教授戒毒人员在出所后拒绝毒友“邀请”的技巧、如何摆脱毒瘾的“心理渴求”,以及重新面对家庭、融入社会的方式方法等。

从自暴自弃到重塑信心,从“前途迷茫”到“畅想未来”,从“要我戒毒”到“我要戒毒”……省一所以“细心、耐心、爱心”之“柔”,来治戒毒人员心门之“紧”、戒毒之“艰”,帮助他们重启新生又见阳光。

延伸 衔接帮扶阻复吸

近日,在省一所戒毒人员衔接帮扶延伸指导站,完成强制隔离戒毒的张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签署了“互信承诺书”。这一试,帮助他走出了“戒毒、复吸、再戒毒、再复吸”的怪圈。

省一所在省司法厅、戒毒局领导和指导下,持续加强后续延伸管理工作,积极拓展跟踪帮扶机制,于2017年5月创新探索成立全省首个“戒毒人员衔接帮扶延伸指导站”。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不断强化与社戒社康管控部门的沟通协作,在全省范围内先后成立8个地方工作站,逐步构建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为主导、部门联动为桥梁、家庭为基础的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解戒人员)帮扶体系。

依托解戒人员帮扶体系,戒毒人员在所期间,省一所按照“照管对象个人安定、家属满意、社会认可”目标,及时将戒治及综合表现情况告知其所在辖区派出所、社区等相关部门。对于即将解戒的戒毒人员,省一所召开家属座谈会,讲解家庭有效照管必备知识,将监督责任落实到每个家庭。

同时,在出所后的跟踪帮教期间,指导站及地方工作站充分发挥延伸管理服务职能,有针对性地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推荐、心理干预等帮扶措施,对“三无”、特困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同伴教育、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家庭不健全的戒毒康复人员,积极联系社区制定帮扶计划,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思想和行动上予以帮助和关爱;对家庭健全的戒毒康复人员,不断激发家庭监督力量潜能,助其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筑牢第一道拒毒防线。

省一所通过主动把监管职能向“墙外”延伸,逐步完善了以“引导、教育、帮扶、服务”为理念,以“信息对接、跟踪帮扶、生活救助”为职责的后续照管模式。

打分 所地联建显成效

以省一所的戒毒人员衔接帮扶延伸指导站为辐射点,构建的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帮扶体系,取得的社会效果如何?2018年11月,省一所委托贵阳方正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

评估工作从2018年12月25日开始至2019年1月10日结束,核查对象为2018年1月1日到同年11月2日期间离所的1785名戒毒康复人员。评估组一行通过实地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了解戒毒康复人员操守保持情况。

评估人员进行调查时,不仅向戒毒康复人员本人进行问讯,还涉及家属、邻居等关系人,全程录音、录像,关键点详细记录,确保全过程可追溯、情景可还原。在实地调查时,评估人员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家人关系和生活状况等重要信息,如亲属对调查的配合情况、本人穿戴衣着等皆进行记录。

为保证评估结果公平公正,还实行每两组工作人员交叉互换,对各被评估地方进行二次评估。若两次评估结果差距较大,将安排专人回查,确定最终评估结果。

第三方机构从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解戒人员帮扶体系主要措施落实情况及社会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经过综合分析、反馈评估结果、书面答复异议等环节,出具高质量的评估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影响和制约成效的因素,为不断完善解戒人员帮扶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省一所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禁毒办、社区等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场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管控模式,实现‘所内戒治’与‘后续照管’无缝衔接。第三方评估的引入更有利于客观了解帮扶工作全局,有利于查漏补缺、改进工作,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省一所党委书记、所长谭植说,“帮扶工作现状第三方评估将成为常态,以倒逼省一所自身及社戒社康管控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合力打好禁毒攻坚战,促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