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担当代代传承
监狱戒毒“干警之家”共抗疫情故事

2020-03-26 ken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封城、隔离、战疫情……这些关键词成为人们的年度“初体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冲锋在一线的“战士”,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他们一家几代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前赴后继扛起司法行政人的职责,传承着甘于奉献、能打硬仗的精神。

一家三代做着同样一件事

“我是老警察,我有经验,我先上!”

今年55岁的赵明安,是陕西省富平监狱第六监区的一名人民警察。大年初一,刚从执勤岗位下来交接班的他,听到监狱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要实行封监值守的消息,一口气说了三个“我”。

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时,他曾参加过监狱封闭式管理。因此,他深知,第一批封监任务更繁重,既要适应新的值班模式,还要规范新的工作秩序。于是,他主动请战,申请加入第一批值守队伍。

对于这个决定,了解他的人并不感到惊讶。

赵明安是妻子眼中的“倔老头”,也是同事们钦佩的“战斗机”。今年除夕,他依然坚守在监区一线。工作27年,这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疫情期间的值守与平时的狱务工作有许多不同之处,不仅工作量大幅增加,更要注意每个细节。为了防止罪犯心理波动,他主动与监区湖北籍的罪犯逐一谈话,组织他们拨打亲情电话,及时与家人互道平安。武汉籍罪犯陈某感动地说:“赵队也有妻儿老小,可为了我们这样拼工作,挺让人心疼的。我能做的就是好好改造,出去后做个好人。”

当赵明安决定背上行囊住进高墙,开始第一批值守时,他还不知道,作为富平监狱办公室机要员的妻子田爱民早已开始忙碌起来。

大年三十,正在家中张罗年夜饭的她,接到单位打来的工作电话,她赶紧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赶往办公室。从那一刻起,她刚刚开启的春节假期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每天“连轴转”的工作模式。

这个春节,妈妈重回岗位,爸爸申请连续值守。在女儿赵田的记忆里,一家人像这样把节假日过得“稀碎”是种常态。

小时候,她常常因此对父母心生不满。如今,已经成为陕西省渭南强制隔离戒毒所辅警的她,开始理解并支持父母的选择,“我家三代人都是司法行政民警,这让我对‘责任’二字体会得更深”。

但让赵田没有想到的是,大年初二,在家照顾爷爷的她,也接到单位的返岗通知,这不禁让她对老人牵挂起来。

爷爷赵成深是富平监狱离休干部,这位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爷子已88岁高龄。看到儿子、儿媳奔波在监狱防疫一线,老人豁达地说:“不用操心我,一定把公家的事放在前面,我在家照顾好自己也是为战‘疫’作贡献了。”

大年初九晚上,田爱民接到女儿赵田的电话:“妈,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吧?”田爱民想了半天也没猜出答案。赵田说:“今天是你和老爸结婚28周年纪念日,你俩都忙忘了。虽然今天咱们一家人在不同的地方,但却做着相同的事,也挺有意义的。”

“是啊,只要能战胜疫情,咱一家人的努力都值了。”田爱民说。

两碗泡面中的“生日快乐”

“勤洗手、戴口罩,体温检测才可靠;紫外线、泡腾片,灭菌杀毒是关键……”初春的早晨,两鬓已见斑白的江苏省洪泽湖监狱二监区教导员张兵正在教罪犯学唱他原创的《疫情防控歌》。

阵阵歌声传来,这让张兵不禁回想起17年前那相似的场景: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站在讲台上,向罪犯们讲授如何预防“非典”疫情。而与17年前不同的是,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同他并肩作战的还有儿子张翌。

“疫情蔓延太快了,监狱很有可能会像2003年‘非典’时那样实行封闭隔离管理。”大年三十,张兵在饭桌上对儿子说。“那就一起去呗。”儿子答道,“当年你丢下我们娘俩封闭执勤一个月,现在有我陪你上‘前线’,怕啥!”

简短的对话,道出了父子二人准备共同奔赴一线的决心。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监狱很快决定采取封闭式管理。执勤动员会上,张兵主动请缨:“我有‘非典’期间执勤经验,这次我先来!”在他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同组值班的年轻民警无一人退缩,纷纷请战。

封闭执勤第一天,张兵就把监区所有工作都梳理一遍,人员进行重新分工,既要保证现场警力充足,又要让民警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作为一名“老兵”,他知道,这个时候“把风险想得大一些、把问题想得重一些、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安全稳定系数就能高一些。

在儿子张翌眼中,父亲是个“偶像派”,这也是他选择从警的主要原因。平日里,父亲总会对他说:“‘藏青蓝’不仅仅是一身制服,更意味从警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从封闭执勤至今,每天组织开展监舍消毒杀菌,敦促罪犯规范佩戴口罩,为罪犯做好心理疏导……在另一个监区,张翌与同事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也让他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领悟。

按照监狱规定,在第一批封闭执勤结束时,父子俩可以先出去一人调整备战。

换防前夕,张兵给儿子打了个电话:“你那边老同志多,让他们先回家休息。你年轻,应该坚持到底。经历过这次‘硬仗’,相信你会成长很多。”儿子很干脆地答道:“放心吧,我们一起在岗位上,共进退!”语毕,电话两端的父子俩会心地笑了。

封闭执勤第十七天,是张兵的农历生日。巧的是,这一天也是儿子张翌的阳历生日。

年前原本说好一家人要好好庆贺一下,可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没有生日歌,他们甚至都没跟任何同事提起。

早上,父子俩各自泡了碗方便面,算是这个生日唯一的“仪式感”。张翌打来问候电话:“爸,今年的生日很有纪念意义,生日快乐哈。”“同乐。”张兵欣慰地说。匆匆吃过“长寿面”,他们又走上了岗位……

一份特殊的入职“见面礼”

作为一名今年刚入职的新警,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分所一大队的李铭杰对于“戒毒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并不陌生,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司法行政戒毒战线上的“老兵”。

战“疫”打响后,作为人员相对集中的戒毒场所,要实施最高等级的勤务模式。这也给李铭杰送来一份特殊的入职“见面礼”——封闭执勤隔离通知。

这意味着刚参加工作两周的他,要跟随大队同事一起进入戒毒所的院区进行封闭执勤,协助老民警开展防疫和日常工作。

“越是困难,越考验一个人的素质;越是艰苦,越能锻炼一个人的品性”,在封闭执勤前夕,同在戒毒所从事纪检工作的父亲李腾丰再三叮嘱儿子。

对于父亲的教诲,李铭杰谨记于心。

“封闭执勤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强度和更长的工作时间,这对于我们新警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成长的机会。”李铭杰有感而发,“工作确实很辛苦,但这并不是‘累’,而是一种难得的积累。”

谈及为何会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道路,李铭杰说这缘起17年前的一个约定。

彼时,上小学二年级的他,正经历着“非典”的“考验”。由于父母都要回戒毒所封闭执勤,年仅9岁的他只能独自在家。

早上因错过校车一个人冒雨走路去学校,晚上放学回家就随便在冰箱里找点东西吃,下楼梯不小心摔得鼻青脸肿……回想起那段往事,他刻骨铭心。

至今,他仍记得打电话向母亲哭诉时,那一句“你是警察的孩子,你要学会坚强”的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他与父母定下了“以后我也要成为一名警察”的约定。而他并不知道,母亲和他通电话时,心疼得直掉眼泪。

说到父母,李铭杰满是自豪。

与他同在广东省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并肩作战的父亲李腾丰,有着28年警龄,常被同事亲切地称为“老黄牛”。大战当前,他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我参加过‘非典’执勤,又是党员,我先上!”封闭备勤期间,他认真检查各项防控工作细节是否落实到位,日夜轮转马不停蹄。而母亲廖仕平,此刻也同他们父子俩一样,正坚守在“战斗”一线。作为广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特类人员专管大队党支部书记,她第一批参与封闭执勤,并负责大队的全面统筹工作。

今年春节,这一家3口原本打算去外公外婆家过个团圆年。然而,大年初二,当集结号吹响,3名戒毒人民警察“组团”告别亲人,驱车赶回各自的单位参加封闭执勤备勤。由于3口人轮值的执勤备勤时间和地点不同,至今,他们已有50多天没有阖家团聚过,但却无怨无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这是3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与千千万万个迎疫“逆行”的家庭一样。在疫情面前,他们不是不懂亲情可贵,而是选择坚守岗位;他们也许不善表达,但却内心火热。正是有了他们的汗水与担当,才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和值得铭记的身影,让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多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