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融互进 多措并举 上海高境戒毒所全力做好防疫常态化下教育矫治工作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结合全封闭管理特点,按“大分散、不跨组”防护原则,统筹警力、资源和时间,交融互进,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防疫常态化下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
一、宣传引导,营造良性戒治新氛围
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引导,以年度主题教育为路径,科学引导戒毒人员树立防疫期间正确思想认知。一是戒毒知识细讲解,巩固自我戒治信心。通过戒毒小知识细讲解活动,立足当前对药物滥用及大脑成瘾机制的最新研究,帮助戒毒人员科学理性认识戒治的必要性、禁毒的紧迫性,提升戒毒人员的自我戒治信心,为戒断毒瘾提供科学精神支撑。二是禁毒法律广宣传,丰富法治文化精神。通过将禁毒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细化讲解和展示,让戒毒人员了解中国在一百八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如何抗击毒品的入侵,在法治文化的建设中如何寻求民族精神的独立,培育其“抗‘逆’成长,戒治同行”的内在戒治动力,丰富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法治文化教育内涵。三是守德担当强教育,培树戒治主人翁精神。分别开展“守德,做有担当之人”年度主题教育和“战‘疫’最美人物故事”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戒毒人员在“疫”境中相互扶持的精神,坚定戒治信念,在传递抗疫正能量的同时,感受到社会对戒治人员的关心爱护,为其回归社会后巩固戒治成果添砖加瓦。
二、革旧鼎新,探索社会帮扶新路径
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陈旧思维,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为载体,积极打破因疫情造成的所社衔接壁垒,不断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双线”教育,提高同伴辅导新能级。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系统组织戒毒人员线上收看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叶雄录制的同伴教育课程,线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中讨论、撰写观后感,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同伴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双线”指导,缓解创业就业新难题。在组织临出所戒毒人员参与宝山就业促进中心以远程视频形式所作的“就业三步走”指导讲座的基础上,民警教师以“地摊经济”为抓手,为其讲解防疫期间最新就业、创业政策,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谋生就业提供新助力。三是“双线”咨询,解决心理问题新困扰。邀请上海SMG东方广播中心节目监制、主持人、上海心理康复协会特聘专家梦晓,通过线上远程视频,就疫情期间戒毒人员遇到的情绪困扰、心理障碍答疑解惑,线下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戒毒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心理问题,维护场所稳定,巩固心理脱毒效果。
三、文化塑人,丰富教育矫正新内涵
以“戒毒·故事”读书征文和影视赏析为抓手,以抗疫期间典型人物、优秀事迹宣传为路径,进一步强化戒毒人员责任担当意识教育。一是读一本好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通过阅读《中国触动》《抗疫家书》等书籍,使戒毒人员了解各行各业在抗击疫情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希望戒毒人员在场所内怀着感恩之心,励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担当的人。二是诵一篇美文,提升社会担当意识。通过大队广播系统,民警朗读抗疫先进事迹,用声情并茂的言语、生动感人的事迹感染戒毒人员,营造戒毒人员热爱祖国氛围,将可歌可泣的战“疫”精神内化为戒毒人员的内在戒治动力,让戒毒人员反思自身以往的过失,以达到净化心灵的内观化教育目的。三是观一部好片,深化禁毒认同意识。通过观看《走进戒毒所》《毒·遇》等禁毒宣传视频、微视频,进一步引导戒毒人员反思吸毒行为,提升心理戒断势能,为未来回归社会争做一名社会禁毒志愿者提供精神铺垫。
四、破立结合,探索康复训练新项目
结合活动空间压缩等疫情防控特点,倡导“健康运动战疫情”理念,不断缓解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模式下戒毒人员的焦虑情绪,提高戒毒人员运动戒治热情。一是因地制宜,解决训练场地难题。积极选取小空间、非接触式、低强度运动项目,开发“CUP韵律康复操”“智能跳绳”等一队一品的“方寸”式康复训练,既解决因防疫要求带来的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又能因地制宜开展训练活动,避免人员交叉,满足防疫要求。二是激发兴趣,提高训练参与热情。以“听韵律、唱歌曲、学动作”的教学形式开展视频教学,既能缓解因长期封闭式管理中出现的负面情绪问题,又能清晰讲解示范动作要领,极大地提高了戒毒人员训练热情。三是正向反馈,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以戒毒人员活动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民警评价为基础,综合评估参训人员的锻炼自信心、效果期待、乐趣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评价反馈,适当调整、改善训练方法,不断提升康复训练的科学性。经一段时间训练和评估,呈现出防疫期间戒毒人员违纪率明显下降、与民警的关系大幅度改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的正面现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